在外出遭遇对手时,蜜獾的大胆也足够让人吃惊。即使是面对狮子和鳄鱼,它也敢勇于对抗。从体型来说,非洲狮作为非洲体形最大的猫科动物,最大的非洲狮长度接近4米,高度可以达到1米5左右,重量在200公斤。单从体重方面就可以超出蜜獾20倍,在体型高度方面对蜜獾更是形成碾压趋势。但即便如此,蜜獾遇到了非洲狮,也并没有选择逃跑,而是要进行对攻。
曾经有科学家对蜜獾的无畏非常好奇,按照自然界中的多数动物,如果发现对手体型远远超越自身时,都会快速逃跑。但蜜獾却选择对抗,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?
有人发现,因为蜜獾的眼睛,相当于一个特有的凹透镜,当看到外界的环境时,在蜜獾的眼中呈现出来的是偏小的。当然,对于其它生物种类,蜜獾就不会觉得它们体型有多大,所以为了领地和捕食,蜜獾会选择勇敢的战斗。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,从蜜獾的特点来看,它从出生开始就是比较好战的。
毒蛇和蝎子作为零食。
在自然界中,即使是比较凶猛的大型动物,面对毒蛇和蝎子等,根本不会选择捕食,尤其是对于毒蛇来说,自身拥有的毒性很强。一般的生物并不敢冒险,但蜜獾却是一个例外。当蜜獾看到周围有毒蛇和蝎子,它却高兴地表现出像看到零食一样。
从理论上来讲,蜜獾在捕捉到毒蛇的时候,在撕咬和食用期间,也是会受到毒素的作用的。蝎子的情况也类似存在,特别是毒蝎,在攻击的时候会让对手遭到重创。不过,蜜獾在中毒以后,它并没有表现出来疼痛和受伤的情况。这主要是因为在蜜獾的体内,存在着强大的免疫毒性能力。这也就保证了蜜獾即使选择带有剧毒的蛇类作为食物,它也不会因此而毙命。
密獾具有一定的灵活性,它锋利的牙齿和爪子是有效的攻击手段。在外表有一层粗糙浓密的皮毛,可以适当抵御对手的攻击。同时,蜜獾的皮毛比较松弛,它的耳朵很小,但嗅觉是比较灵敏的。
从蜜獾的日常习性来讲,它一般在夜晚的时候出去捕食,白天在洞穴中休息。有人统计,蜜獾能够食用的生物种类,甚至超过了60种,这也说明了食物范围的广泛性。蜜獾的运动能力也很强,一个小时就可以奔跑10公里。
为什么称它为蜜獾呢?
其实,在蜜獾众多的食物中,它最喜欢的还是蜜蜂的幼体和部分的蛹类,也有人说它喜欢蜂蜜。正是这种特点,大家才会称它为蜜獾。不过,如果蜜獾在看到蜂窝或者蜂箱以后,它会迅速的冲上去,这种果敢的态度也说明了蜜獾对食物的向往。
在自然界中,生物学家曾经看到过蜜獾和尼罗鳄在打架,最终却是蜜獾获得了胜利。当然,这只尼罗鳄只是属于幼年时期,但是对于毒蛇来讲,接近2米的毒蛇在蜜獾面前,却有些无能为力。一只蜜獾食用一条毒蛇的时间仅在10分钟左右,平头哥的抗毒能力也堪称一绝。
表面上看起来蜜獾还有些可爱,但在它外表的背后,却深藏着凶猛的习性。根据调查发现,密獾并不属于群居性的动物,因为它们在同类之间,有时候也存在互相争斗的现象。当然,即便只有一只蜜獾在行动,它的胆量也是很大的。
有人戏称蜜獾是草原的扛把子,还说它即使不是在打架,也是走在寻找对手去打架的道路上。在广阔的非洲大草原上,蜜獾的体格或许微不足道,但它的凶猛和勇敢却始终坚定。蜜獾遇到任何动物都表现的不怂,它在具有大胆量的同时,智慧能力也超出人类想象。
在有人捕捉或者饲养蜜獾时,将它圈在一个独特的空间内部,蜜獾却总能够逃脱出来。
它还会通过环境中的树木或者枝干作为梯子,如果在缺少这些工具时,甚至直接利用身体滚动大块的泥土,然后将土块放置到墙角的边缘,通过攀爬也可以逃离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